“朕这段时日来也在反思,朝廷大事关乎国家民生,朕身为天子,实在不该如此懈怠。”
刘协露出自责之色,同时又说道:“但人力有时穷,朕精力有限,让大司徒他们协助朕处理政务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这到底不符合朝廷礼制,所以朕欲改制,以便更好、更快地处理政事。”
刘协的话令所有大臣都是一愣。
改制?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刘协便道:“朕欲创办内阁,设七位大学士。”
“朝中大小事务皆上呈内阁,由诸位大学士进行审阅以及批示,然后再由朕来裁决。”
刘协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道了出来。
内阁制度是明朝创立的,这是一项相当超前的管理制度,对管理国家而言有着很大的优势。
刘协很早之前就有创立内阁的想法,只不过这不是随便就能决定的,所以他一直在为此做准备。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让诸葛亮、郭嘉、贾诩、司马懿等人从开始的参议政事,再到后来直接负责处理批阅奏折,就是在慢慢把权力下放。
直到现在,文武百官们已经差不多接受了让大臣处理政务的行为,正是他提出改制的好时机。
“陛下,这、这万万不可啊!”
孔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随后焦急地开口道:“天子乃一国之君,国家大事,岂能全部交由臣子处理?”
“如此,如此怕是……”
他没敢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天子把权力下放,极容易导致臣子专权!
当初十常侍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孔融话没说完,崔琰便站了出来,摇头道:“大长秋此言差矣,身为臣子,辅佐天子乃是分内之事。”
“所谓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贤臣,不亡其国。满朝文武皆是贤臣良臣,陛下创立内阁、让我等臣子辅佐处理政务也是为了大汉天下,又有何不妥?”
“臣以为这内阁制善,大善!”
崔琰说完,审荣、沮宗等一众臣子们也纷纷站出来附和,支持天子改制。
笑话,内阁大学士能直接处理政务,这是多大的权力?
之前天子没有设立内阁,全凭自己喜好选人参知政事;如今正式改制,把这一制度纳入规矩当中,那满朝大臣都有机会进入内阁!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
孔融本想再劝,但满朝臣子们都赞同,郭嘉、贾诩、诸葛亮等人更是不可能反对,所以他也只能退回去。
“既如此,那内阁便正式创立了。”
刘协见百官不出他所料地同意改制,不禁露出笑容,随后让一旁的宦官宣布内阁大学士的名单。
分别是——宣室殿大学士郭嘉,温室殿大学士贾诩,麒麟殿大学士诸葛亮,金华殿大学士司马懿,承明殿大学士杨修,广明殿大学士鲁肃,以及寿成殿大学士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