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卤碱量大、价廉,是他们销往中原的重要商品,也是各路商队的重要目标。
跟着商队一起南下的还有身高体壮、箭术卓绝、吃苦耐劳的草原精壮,他们带着无限的向往,试图寻找自己的未来。
在西南,战争的创伤渐渐抚平。
从河北迁移而来的百姓,填满了黎、雅、嶲、曲、昆、姚等州适合农耕的地方。
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多是海拔合适、气候相对凉爽的地带。抵达大理府的河北、河南精壮男子甚至还占了大便宜,曾经最让朝廷担忧的南诏西京,如今居然最为稳定。
或许,这与当地和谐的夫妻关系脱不开干系。家里缺了男人,诸事不便,日子总要过的,凡事向前看。
而在两条通往云南的驿道上,随着云南多金银铜矿的消息甚嚣尘上,无数商人蜂拥南下,寻找发财的机会。
国朝与唐代一样,不禁止民间开矿,只课税。且税率高达“四分取一”,但这依然阻止不了商人们开矿的决心,因为这项买卖实在太暴利了。
云南的梯田、灌既、畜牧系统在慢慢修复,道路也不断得到维护,这是种居爽的功劳。
而种氏家族,在大夏的地位也扶摇直上。
种老夫子作为河南、河北一带着名的大儒,已是理蕃院副使,宰相一级的人物。
种居爽为云南道巡抚使,封疆大吏。
老实说,父子二人这般地位,比较罕见。
种昭仪很受圣人宠爱。在后宫嫔御之中,她是少有的能让圣人不在她身上玩弄变态花样、发泄黑暗欲望的女人。在这一点上,即便当年的折皇后也不能免俗。
新定的西北边疆,大夏的旗号日渐深入人心,无上皇帝的威名远近皆闻。
这就足够了。
朝廷也不要求他们现在就反哺财政,能大体稳定住局势,按部就班发展就可以了。辽东、云南等地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朝廷对治理安西旧地也颇有信心,虽然只在科考上给了他们一个进士科名额、一个农科名额。
最后我们可以关注大夏的正中心: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