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当然也有军威如此雄壮的部队,比如奴隶学校经过七年培养的古拉姆。各地总督、贵族们自己编练的古拉姆也不错,战斗力说得过去。甚至就连一些贵族的私军、经历战事较多的各省地方部队,也能上阵打一打,与这些夏兵过过招。
但人数呢?远远不及。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了。按照夏国人所言,阿赖山一战,殿后的几千古拉姆全军覆没,那损失可太大了。这往往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且新编练的古拉姆究竟还有没有原来的那些人能打,有没有他们丰富的战场经验,可是很难说的。
如果这些精锐部队持续消耗,那么对于波斯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知不觉间,马哈木的内心之中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动摇。而他的见闻、想法,一旦与波斯国内那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贵族、将军们结合起来,即便大维齐贾尹罕尼再德高望重,也不得不为之妥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答应夏人的条件。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这些事情,不经过讨价还价,又怎么可能最终定下来?
只不过,在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双方的武人、百姓肯定又要受苦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
朝会结束后,邵树德来到了中书省集贤殿书院。
这是国家的藏书机构,遇到孤本、珍本,就抄录一份,甚至还承担勘误、校对的职责,前唐时代的老手艺了。
里面办事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几乎每天都有活。为此,有专门的拓印、装书、修订、造笔工匠,可见一斑。
有时候,里面的学士还要给天子、皇子、公主们讲学,其实是一门好差事——对学士而言。
邵树德来到此间后,官吏们纷纷行礼,他挥了挥手,让人各司其职,该干啥干啥,自己则找了个地方坐下,审阅书院里刚刚翻译、校对、抄录完的书籍。
第一本是有关医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