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邑丢失,彭城北面再无大防,而彭城若再丢失,寡人和宋军就都要被困死在这芒砀山了!”
在一阵大骂和恼羞成怒后,夫差冷静了下来,自从击破越国后,他从未如此冷静过。
他当下命令分布在山系东面各邑的吴军向西撤离,先退到数十里后大本营萧邑,然后以萧邑作为彭城西面的防线,夫差自己则回到彭城,打算伺机夺回沛邑。
然而就在夫差对自己的战略自得不已的时候,北边却传来了王孙姑曹全军覆没,连沛邑也突然丢失的消息……
然而赵军的速度也不慢,数万赵国大军很快就越过芒砀山进入泗水流域,逼到了萧邑之外,一副要与夫差决战的模样,这让吴军不敢再分兵北上。
“占领棠邑,西进攻击曹国,烧了赵无恤的粮仓,赵军也是千里馈粮,定然会举步维艰!”
虽然进攻鲁国丧兵近万,但彭城吴军三万六千主力尚在,外加夫差的三千犀甲亲卫,仍有一战之力。但其余就是各地强征的属国之兵,宋国人也靠不住,对面的赵军人数比他们更多,又占据了有利的地利,一北一西钳击彭城,夫差进退维谷。
从夫差的视角,以及赵鲁故意露出的情报来看,莒国的背叛和齐国的不断滋扰,的确替吴国分担了不少压力,赵鲁的不少军队都在与之对抗,相应的,鲁国南部就较为空虚。
今日已是七月初,是一年里最后的炎热,等过了八九月,天气就会转冷,时不我待啊。夫差在堂内踱步,棠之战的惨败犹如当头棒喝,遭遇挫折后,他也没有北上之初那么自信了,夫差心里偏向在彭城防守,但总是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于是在僵持到六月后,夫差决定主动进攻。本着“奇正相合”的战略,他在宋国前线各种试探吸引赵军注意力,转而让自己的侄儿王孙姑曹帅一支偏师从沛邑北上,去进攻鲁国。
进不能胜,退不能走,两难之下,夫差令人招来王孙骆,询问其意见。
但从寿梦、诸樊时代开始,吴军的风格就是偏向积极进攻的。孙武早年打造吴国步阵时,也向他们灌输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