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之月,掩埋骨骸,这点小司寇做的很好。但这个月还需要禁止砍伐树木,毋聚大众,毋置城郭,因为四时有别,这些都是夏秋农闲才能做的事情。孟春如果施行夏秋的政令,就会导致雨水不时,草木蚤落,骤风暴雨时至,藜、莠、蓬、蒿这些野草旺盛,并导致在民众中流行瘟疫,还望司寇察之……”
谁要是说出这种话,受到待遇的大概不是惊为天人,而是被古人用看白痴的眼神看待。就好比一个简单上过点化学实验课的人,觉得自己知道冰毒的方程式就能成为制毒大师一样……
远在鲁城的孔子听说西鲁的这些举动后,有些不太高兴,他还写了份纸信让公西赤转交,劝诫赵无恤。
人不能点石成金,一门在后世也得花数年才能出师的技术活,可不是张嘴说说就能办到的。
以春秋这点可怜巴巴的铁产量,三桓尚未对这种冶炼铸造困难的“恶金”引以重视。而冉求在火速上任须句司马后,自然知道这次卓拔是谁的意思,他还是唯赵无恤的马首是瞻。
如今是春秋之世,至少在鲁国,冶铁技术全得靠摸索,没有十年百年的积累是很难引发突破。赵无恤好歹还知道些东西,能给工匠们减少些弯路,可落实到实处,想要立竿见影?再穿越回去百度百科下一堆冶铁资料来再说吧。
桃丘位于郿邑和须句的交界处,先前属于须句大夫管辖,但在决定须句归属的会面里,赵无恤好说歹说,总算让三桓做出了让步,于是便划为无恤的私产。
既然质量暂时无法飙升,只能先从提高数量着手了。
农忙要从立春持续到春分,在此期间不能随意征发劳役,所以无恤便调了五六百余齐人俘虏北上桃丘,伐木开山。
“二月春雨前再多炼出几炉来,传我之令,鼓囊,高炉等物,须得反复来试做,能做出者皆有赏赐!”
监察吏阚止紧随其后,他板着脸巡查各邑,将那些敢于造次,克扣邑寺分发的耕牛、农具、种子的官吏和氏族一扫而尽。所以西鲁今年春耕进行的十分顺利,基本都在最适宜的时间展开。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无恤也只能靠这个诱惑工匠们不断摸索了。
现在已经是一月末,在张孟谈的统筹下,在计侨的规划下,劝农使樊须如春风拂地,到处推广代田法,发放耕牛和农具。
他期待邢敖能在吴国寻觅到一两个可以做出冶炼锻造出成熟铁兵器的工匠来,此外,别的地方也得打打主意。
赵无恤笑道:“子有到须句也不过半月,做的也是司马的武职,却把这些都打听清楚了,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