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侯闻讯后大怒,在帝丘抓了几个蒯聩亲信,稍用刑罚,便得到了将参与到此事的大夫名单。什么公叔戌、赵阳(赵婴齐之后)、北宫结、公孟驱四大夫或被逮捕,或被驱逐,最后只剩下变成孤家寡人的蒯聩。
大棒砸向卫侯的冠冕,而胡萝卜,则等着蒯聩这样的亲晋派来啃食。
他这次惹的事太大了,面临着被幽禁、被废黜甚至是被杀的危险,于是他便逃出卫国,直奔晋国而去,恰好在棘津渡口碰上了赵无恤一行。
赵无恤眯着眼不为所动,虽然这都是他干的好事,但在蒯聩口中,无恤赫然就是正义的一方。
听完后,赵无恤简直是怒其不争,瞪着蒯聩无语。
“那时我年纪尚幼,所以并未有太多感觉,可到了前年卫国涉入宋乱失败后,我方才认识到,卫国或许不该跟着齐、郑与晋为敌。果然,去年秋冬之际,晋国中军佐和大将军联合宋、曹再次对卫国进行惩罚,月余之内,濮南之地失守,连廪延、瓦邑也统统投诚,卫国南疆不保……”
且不说那个计划漏洞百出,蒯聩甚至连身边的人谁信得过谁不可信都分不清楚,活该落到今日下场!
“大将军当知道,三年前的荧泽之会后,卫国重归晋盟,并歃血宣誓说永不背叛。然而我父亲听了齐国使者的怂恿,竟想和齐侯一起夺取夷仪,结果自己的济西地却丢了,事后虽然得了三个邑做补偿,然而却所得不及所失。”
你在政变之前,就不会先在外国联络强援,比如说我么?
然而历史已经变了,南子没有嫁到卫国,而是留在宋国做巫女,成了赵无恤的影子情人,那蒯聩又是因为怎样的原因流亡出国的呢?
一个颠覆卫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大好机会就这么丧失了,赵无恤十分惋惜。
到了晋国后,这位堂堂太子混成了赵鞅的家臣,他为赵鞅驾车,参与了铁之战,最后在赵氏支持下反攻回卫国为君,这就是子路“君子死,冠不免”的导火索,孔子也因为此事成了赵氏一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