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追问:“全面开工的话,一年能产多少?”
“若能有数千人手,除去阴雨天,琅琊一年大概能产盐五万钟,当然,大多数是黑盐……”
“五万钟!”赵无恤欣喜地从车上站了起来,来回踱步。
青盐是贵族和富人吃的,国人吃得起的,也差不多是哪种青黑的大颗粒盐。
齐国煮盐一年也只能得到十万钟盐,除去自己的需求和囤积外,剩下不到一半卖到整个北方,各国都分不到多少。
但光是琅琊一地百里海岸,依靠晒盐就得了五万钟,效率是煮盐的数倍,成本却大大降低。这么多盐,完全能满足两百万人口一年的用盐需求。
若是在莒国多开设几处盐场的话,产量只怕还要更多。
赵无恤想了想,回过头道:“我记得河内、陶丘、卫地,都依仗魏氏的安邑盐。”
他的笔吏们一翻文书,应诺道:“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