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便在陈恒的建议下,充分利用这个消息,在安邑大搞哭丧,把自己扮演成晋国最后的忠臣,因为迫于赵无恤的威逼,才迫不得已与秦齐合作的,不料勤君还是迟了一步,晋侯已经被权卿所害……
他让谋臣写了祭文,在祭坛上哭得稀里哗啦,不清楚前因后果的人看了也会感动。
“惊闻君上太子双双遇害,臣驹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已哀泣,更皆泪涟;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臣肝胆,悲无断绝!驹也不才,愿帅魏氏及友邦,肆伐弑君之人赵无恤。外有秦齐友邦相助,内有忠臣烈士举义,辅晋灭赵,在此举也!”
这时候,他已经把自己叛国投秦的举动,说成是向友邦借兵报君仇了。
现在的舆论对连横一方极为有利,虽然赵无恤对国君和太子的死进行了掩饰,但却止不住众人的怀疑,毕竟他架空公室的所作所为,已经到路人皆知的程度了。
陈恒甚至希望,赵无恤能一不做二不休,宣布取代晋国,独立为君,若是那样,肯定会有部分晋臣倒向连横,晋国不存,韩氏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唯一理由,说不定很快就降了。
赵无恤并没有这么迫不及待行谋篡之事,让他们略微失望,可不要紧,在铜鞮宫变后又出了一件大新闻,有传言称:仗义执言的太史墨也遭到了赵无恤的迫害!被软禁了起来,生死不知。
“太史是晋国乃至全天下都敬慕的智者,贤才,为晋国勤勤勉勉效力数十年,不料赵无恤也不放过他。”陈恒再度大喜,让人在河东鼓噪舆论,宣扬此事。
他更是和魏驹、秦人暗中谋算说:“若赵无恤因怒而杀太史墨,晋国上下肯定会一片哗然,到时候不但在赵魏之间中立的士大夫会纷纷来投奔,就连赵氏内部,赵无恤过去赖以为支柱的士人,也会对他的暴行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