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都没有变过了啊。”
她之前还担心是否是老师遇到了些危险和困难,从信笺文字上的风风火火来看,那位老师并没有遇到她担忧的那些困境,不由松了口气,却又想到了当日的那个少年郎。
“……秦王啊……”
她轻声自语,不知怎么的,神思仿佛都被这样的文字引动,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早已经习惯机关的手臂似乎又有了微微的刺痛,那个少年的肩膀触感温暖,背着自己在黑夜当中奔跑着。
羽君约恍惚许久,轻道:
“啊,不好,约定的时间到了……”
“得要去把东西送过去。”
她把手中老师的密信收好了,而后取出了誊抄好的书卷,关好了门,快步走过了这小道,她有自己的学生,冬日回去开垦田了。
把田地都重新翻耕一遍,把秸秆什么的都埋入田垄里面,来年的时候,土地会更肥沃一些哪怕是有公学在,可是毕竟年纪渐长的少年们也是家里很重要的支撑之一了。
甚至于,能够有这样的成效和普及度,几乎已经算是超越许多人的预料了。
简直是,不可思议。
城里面的百姓还好,他们大多出身还不错,也知道能有机会让自家的孩子学这些文武之艺是多好的机会,但是对于村镇则是不然,
在这些镇子啊,村子里面,也不是所有人都乐意让自家小子进学塾的,学学学,浪费个什么劲儿,这般大的小伙子,小姑娘,不也是可以做点什么吗?
一开始的推行极为麻烦,有学宫学子努力地尝试说服这些学识的重要性,有老婆婆说让这些学子帮着收了粮食,她就让她的小孙孙去公学。
两个学子把书生的剑都背在身后,哼哧哼哧地干了两天。
那老婆婆说她小孙孙早就不在了。
学子呆滞:“…………”这般事情出现了许多。
只是听说是那秦王殿下亲自拍板了。
“孩子上学给鸡蛋,面粉,油。”
“管饭。”
“不来,强行让孩子去做工的,将会收到惩罚。”
“什么惩罚?哼哼,分地的时候给不好的地!”
效果拔群!
本该是高高在上的秦王殿下展现出了一种,在市井里摸爬滚打的所谓‘刁民’智慧,咔嚓一下把不愿意的人给来了个锁喉。
效果比起那些学子们耗费了不知道多少口舌都好许多许多。
在老母鸡们的努力下,孩子们走入学堂。
按照这个时代的风格,也只上半日学,还有半日会去帮家中做些基础的劳作。
!。
在这辽阔万里世家三百年甚至于千年的积累,以及那种,文鹤先生口中【泪流满面,诚恳真诚,完全配合】的世家的努力下,这个政策迅速推进。
能养活百姓孩子们的粮食,对于世家的积累来说。
或许真的只是一片鸿毛。
只是往日,这一片鸿毛也不曾拔下来。
文清羽先生只好亲自动手。
但是农忙的时候,还是得要帮把手的,羽君约安静走在路上,看着路上熟悉的风景,心中想着,是不是要去秦王那里任职,是否要去见这位秦王。
去了她的学生那里,还是几个半大孩子见到是先生来了,连忙起来行礼,羽君约笑着把东西给他们,嗓音温和,还考校了下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