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甲的防护力固然不如铁铠,但不失为一种可以低成本、大批量装备的防具——有的时候,皮甲的成本也会飙升,性价比下降,主要是中原牛的供应量不够,价格不便宜,尤其战乱时期,农业崩溃,牛皮更难寻。
鹿皮甲的质量应该是要超过牛皮、羊皮、猪皮甲的。而且此时东北的鹿群真的茫茫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皮革。讣
而且,渤海国的鹿可不止一种。
体型巨大的马鹿、驼鹿,中原人可能都没见过,其数量也不少。
见邵树德认真听着,月理朵又道:“妾读史书——”
邵树德惊讶地看了她一眼。
月理朵傲然一笑,继续说道:“开元六年,靺鞨遣使送鲸鲵鱼睛、貂鼠白兔猫皮。”
鲸鲵就是鲸,渤海人捕到鲸后,进献至唐廷。
“开元十八年五月,渤海遣使献海豹皮五张。”讣
“貂鼠皮、夜猫皮、虎皮、熊皮、豹皮、狐皮、鹿皮、海狸皮、鲸鲵等物,是渤海朝贡常物。便是契丹八部,也经常进献此类物品。”月理朵说道。
“朕要的不是贡品。”邵树德摆了摆手,道:“朕要的是一种能大量、长期提供,让中原富户、官绅离不开的商品。月理朵你说得没错,辽泽、渤海皮子众多,但中原人买得太少。”
皮衣这种东西固然御寒能力很好,但比起棉衣、毛衣并没有优势。它的特点在于防风,冬日驰马之时,若有一件皮衣,那敢情好。
关键还是在于消费习惯。
你有商品,但中原没这个市场,只能徒唤奈何。难道又要我亲自带货?但这种事情很敏感,因为皮裘在文化中带有浓重的胡人色彩,未必有多少人愿意穿。
“先记下。”邵树德对崔棁说道。
“陛下……”见月理朵说个不停,余庐睹姑气得孩子都要生下来了,连忙道:“陛下爱食海产。南海昆布煞是有名,听闻前唐之时,宫中常以此物分赐宰相,至今仍是珍品,有价无市。南海、率宾、龙原、定理、安边、安远、怀远、东平诸府,每年都有鱼群洄游,其数庞大,若能捕之,不下于一次粮食丰收。”讣
邵树德赞许地看了她一眼。
余庐睹姑说的就是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的洄游路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从鄂霍次克海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河流;一条则是顺着库页岛沿岸进入日本海,然后朔游进图们江、珲春河、绥芬河以及朝鲜部分通海河流。
其数量多到什么程度呢?据17世纪俄国人记载,黑龙江里洄游的大马哈鱼密度高得几乎能“让人踏行”,当然这可能有些夸张了。
不过黑龙江的大马哈鱼渔汛时期,密度曾经高得能“别断船桨”,可见其数量之庞大。
“还有渤海螃蟹。红色大如椀,螯巨而厚,传闻在海中能杀人。”余庐睹姑又道。
“果是一片肥地。”邵树德听了感叹道。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