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如法亲王已在四十年前故去。」惠空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
这就是不知日本历史了,前唐都没什么记载,他更无从知晓。
「而今是宇多法皇之子在位。」惠空答道。
说完,又解释了一番,原来是皇帝出家为僧,让位给儿子了,故称「法皇」。
邵树德轻轻颔首,他对日本皇室间的破事不太感兴趣,他只想搞钱,于是问道:「昔年日本商徒有赖新罗中继,今新罗国乱,贸易大减,日本国中可有想法?」
「陛下,禅人只知礼佛,不通商贾之事。」惠空回道:「不过,贵国明州境内,每隔两年便会有一艘船行至敝国,携带许多货物。」
「两年才一艘船?」邵树德讶道。
「风波险恶。」惠空摇头叹息,宣了一声佛号。
他的意思很明了,就这几年一次的贸易,其实都是赌命。日本来唐僧人、遣唐使等官员,经常搭乘唐商船只返回日本,但沉船率高到可怕,日本国内多有记载,看着就触目惊心。
如果有选择的话,日本商人宁愿经由新罗中继,也不愿直航。而这,其实也是唐代大多数时候的中日贸易常态。直航大唐的日本商船不是没有,但比较少,中日贸易利润的大头,让二道贩子新罗人挣去了,日本、大唐都没吃到多少。
当然就整体而言,在安史之乱后的晚唐时期,因为新罗海盗肆虐日本、新罗四分五裂等因素,日本开始转变对新罗的态度,唐商逐渐崛起,吃掉了部分新罗商人的份额。而这些唐商,主要来自明州——钱镠的地盘。
在沉船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明州商人依然前赴后继去日本,日本那边也有商船开来明州,可见其利润之高。
「明州输出何物?」邵树德问道。
「越绫、青瓷、佛像、药材、香料、书籍。」惠空说道。
其
实应该不止,但惠空只知道这些品类。当然实际上也差不多,这些确实是主要出口商品,占了大头。
「从日本带回何物?」
「主要是砂金和铜,另有刀剑、扇子、干海货之类,较少。」
邵树德与宋乐对视了一下,又问道:「日本盛产金、铜?」
「有一些矿,但不通冶炼中国之法,产出不济。只能贱卖砂金之类给明州商徒。」惠空答道。
这僧徒很懂行嘛,还说不通商事!邵树德有些惊喜,道:「何不直航大夏?朕治下亦有白瓷,清河绢乃天下名品,远胜越绫,法师或可回国禀报一番,令贵国商徒直来海州。货物,要多少有多少。」
他记得日本其实一直盛产金银铜。但在14世纪初以前,因为与中国的贸易量有限,且很多是以货易货的形式,对金银需求量不大,因此并没有刺激到日本金银扩产。
后来,随着贸易额与日俱增,且中国对日本商品需求量减少,出口量大增,日本不得不用金银弥补贸易逆差,这才刺激了其国内的银矿开采。需求上来之后,白银开采技术也慢慢进步,随着大森银山(石见银山)的开发,白银产量逐年增加,成为明朝白银主要来源之一。
明朝当时另一大白银来源是墨西哥,即西班牙的马尼拉帆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