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还是这个时代的养兵开支实在太大,自古未有。一个兵包吃住不说,养活全家还绰绰有余,而是这个「养活」还是生活水平极高的状态,县城吏员的开销大概也就这个水平,着实离谱。
三十多万禁军,负担实在太沉重了。北宋赵大刚当上皇帝那会,地盘比邵树德如今稍小,也就二十万禁军,到赵二那会人数才开始飞快增加。邵树德的最终目标,还是把禁军压缩到三十万人以内、二十五万人以上,辅以州兵、镇兵,差不多也就够了——州兵的数量,未来也会慢慢削减,虽然他们开支较低。
「饭要一口口吃。」邵树德瞪了一眼杨悦,道:「有些话,不要大嘴巴四处宣扬。你吃亏
就吃亏在这上面,一把年纪了,还不改改?」
「改不了了,也不想改。」杨悦满不在乎地说道:「陛下,燕山镇军最好有两万人,至少一万五千以上。居庸关目前还是控鹤军一部在守御,未来将填充上镇兵。清夷军离开临渝关后,也需要人。北口这边有两处,一者北口城,二者东军城,都需要兵。」
邵树德点了点头,认可杨悦的这个
说法。
其实就是小路不管了,只抓住三处大道即可。因为只有居庸关、古北口、临渝关三处是可以「通方轨」的,其他都是崎岖小路,或许可以过人和马,马车的话就太困难了。甚至于,居庸关、古北口的马车通行条件也很一般,临渝关才是通衢大道,是重点。
这也是唐代的防御策略。
北齐、隋代都是修长城的,但唐代不修,只在重要地点筑城驻军。甚至这个城池也是草草修筑的,防御设施远远不如藩镇混战百余年的中原内地。
这种军事部署,很明显是放弃小路了,让你来,你来了后咱们野战决胜负。
当年三受降城修不修瓮城就曾经激烈争吵过,原因就是有人认为城防设施完善了,会让士兵们心理上有依托,不敢出城与胡骑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