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锅其实很早就有了。邵树德第一次征伐草原时,就有大铁锅。但此时的大铁锅与彼时的大铁锅,完全是两回事。
重量不一样,纯度不一样。最重要的,成本也不一样。
这其实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主要是理念方面的进步。
河阳修武县的冶铁工坊内,高级工匠们已经记录了多种铁合金的熔点--很遗憾,没有测温仪器,只能知道个大概。
有的「铁」能变成铁水,有的「铁」只能变成半固体状物质,有的「铁」甚至无法熔炼。说穿了,这些所谓的「铁」都不是真正的铁,而是含有大量其他元素的铁合金罢了--更准确地说,是含有铁的混合物。
不同的铁合金,熔点自然不一样。不知道这一点,你就永远稀里糊涂,只能靠经验撞大运,这次能熔炼铁水,下次突然不能了,急得抓耳挠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铁锅内正在炖着咸鱼,准确地说是咸鱼干,登州那边进献的。
今年平海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运输人员和物资方面,「屯田」搞得少了,但依然取得了大量渔获,其中相当一部分,自然进献给了皇宫,因为邵圣东巡之时,曾经说过十分喜爱海鱼。
平海军的「屯田」阵容也是邵圣亲自指导的:十余艘捕鱼船配一只加工船。
捕捞上来的海鱼,立刻送到加工船上宰杀、清洗、腌制,然后晾晒起来,靠阳光和海风制成咸鱼干,送往后方。
这是一种集团化的捕鱼方式,在以往几乎见不到。后世欧洲人驾驶着三五十吨的小帆船横渡大西洋,到纽芬兰捕捞鳕鱼时,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有一种叫做「口袋船」的后勤船只跟在后面,向渔船上的水手兜售补给品,收购他们的渔获,然后就地加工。船舱塞满后就横渡大西洋返回伦敦、阿姆斯特丹、南特、毕尔巴鄂、里斯本等港口,集中批发给海产商们。
「口袋船」的存在对双方都有好处。它提高了渔民们在海上作业的时间,有渔具损坏了也能修理或买一件新的。如果渔船船长运气不好,没捕到多少鱼,补给品却用完了,这些「口袋船」还能提供实物贷款,***是商业鬼才。
平海军捕获的鱼有很多种,主要是小黄鱼,甚至还有鳕鱼。
邵树德仔细拿起这条鳕鱼看了看,应该是北太平
洋种,主产于鄂霍次克海。后世他听闻鄂霍次克海的鳕鱼每年老死一百多万吨时,就感觉很***。老毛子真是啥也不行啊,连渔船、渔具都很匮乏,放着宝地任其荒废着。
冷水海域,才是海洋渔业的主产区。比如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界的南千岛群岛、北海道海域,诞生了世界第一大渔场。甚至在著名的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接近枯竭之时,这里的产量依然极高,地位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