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树德明白,淮南的态度是“坚决支持中央”、“谁在中央支持谁”。
他真正想去的,可能还是南京。
只要你别把它玩坏,来个黄河夺淮入海之类的把戏。
邵树德最近几个月异常关心海事,对运河不怎么上心。但新成立的税务监对运河、漕运十分关注,他们在徐州设了分院,专门派了一个从五品上的官员在此坐镇,总督漕运事务,与转运使衙门的人对接。
不过,终究是水运更便捷些,无论是成本还是效率。
去年入冬后,就发役疏浚航道,一直持续到冬至才结束。
守江必守淮,没了淮河防线,定都金陵的南朝容错空间太小了,一不留神就要被灭。
“唔……”邵树德看向远处的农田。
后来,他靠着出神入化的骑兵战术,连战连胜,打得杨行密失去信心,彻底断了在中原获得一个立足点的念头,灰溜溜带着水师从徐州撤退。
水运虽好,但很多地方缺乏有通航价值的河流,一等国道还是十分必要的。
路线如何勘探,是工部、将作监的事情,他只需要将德音传至政事堂即可。
海州是北地第一大港,配得上一等国道。
疏浚运河航道之外,徐州方面也在着手修建一等国道了。
这个与魏博一样的晚唐烂疮,就这样渐渐愈合了。
作为南方开发最成熟的区域,淮南心向中央,那么海量的茶叶、丝绸、粮食便为朝廷所有,同时也对江南产生着极强的压迫力。
历史上的时空,杨行密成功地打了一次缩小版的“淝水之战”。朱瑾带着李克用“赞助”的五千骑兵,阵斩庞师古,挫败了朱全忠南侵的念头。
“陛下,其实淮南自唐以来,就心向朝廷。”中书侍郎萧蘧跟在他后面,说道:“安史之乱时,淮南便没让叛贼得手。藩镇割据时代,河东、剑南、淮南作为三大名镇,皆为朝廷所有。也就唐末以来,中枢权威丧失,方令杨行密得手。”
随着暖期的逐渐结束,经济重心的南移,确实不可避免,地理优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