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录事有亲戚在营州当官,书信往来之间,他就知道当年契丹人曾在营州广种亚麻,用来织布。
当然,亚麻还有别的用处,比如做帆布。
眼前这个小村,其实是平海军帆布的重要来源之一。村民们几乎放弃了粮食作物的种植,一门心思种亚麻、织帆布,卖给平海军以及帆布行。
正如帛练行等垄断绢帛买卖的行会一样,帆布行几乎垄断了赤山浦这个大港的全部帆布买卖。但凡用软帆的船只,都得来他们这里采购——有的直接买,有的通过造船、修船工坊买。
只有平海军等庞然大物可以破开这个规矩,直接到原产地采购。
“钱录事。”一胡子花白的老人从工棚内走了出来,作揖行礼。
钱录事回礼,随后说道:“帆布做好了么?”
“已经完工,请来这边查验。”老人一伸手,当先引路。
钱录事点了点头,跟着老人来到工棚后方的仓库。
货架上堆满了棕色的亚麻布,一摞又一摞,看着颇为壮观。
钱录事伸手摸了摸,有些粗糙。
但亚麻布就这么回事,做帆布么,难不成你想用丝绸?用得起吗?
“老规矩,还是五百匹。”钱录事说道:“装车上,快一点。”
“出海遇上恶风了?”老人问道。
他是知道平海军回港之事的。
出海一趟,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帆布是有可能大量损坏的。
说白了,这就是个消耗品。正常人穿衣服还会破呢,你能指望整日被海风劲吹的帆布不损坏?而他们,做的就是这个生意。
其实,在三十年前,赤山浦压根没什么帆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