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和卿谈谈波斯的事情吧。”邵树德转移了话题,道:“波斯使团已经入京,西域诸般事务谈得差不多了。你在洛阳稍待数月,听从鸿胪寺安排,待人都聚齐之后,便西行吧,前往布哈拉,与波斯君臣、公卿贵人多交流交流。”
“臣遵旨。”孔光嗣说道。
“别这么快应下。”邵树德笑道:“去了布哈拉,打算说些什么?”
“臣闻波斯国中,诸侯林立,彷如春秋。”孔光嗣说道:“臣打算与波斯人谈谈礼乐之事。”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卿放手而为即可。波斯屡战屡败,在大夏面前已失了锐气,失了自信。春秋礼乐,非常适合他们的情况。”
其实吧,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在这个时候都是一大堆有封地、有官僚、有百姓的实封贵族。
这一套在中原已经没有生存土壤了。但在人家那边,仍然是封君、封臣体系,且因为各自文化传统、气候地理等因素,有些许差异,但大同小异。
波斯与大夏开战,人家的贵族是真的带兵为国王打仗,就如同中国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召,诸侯带兵勤王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政治伦理。
孔光嗣对自家老祖宗的学问还是比较精通的,孔子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或许还真的挺契合波斯这一套呢。
当然,与中国春秋时期不一样的是,波斯还存在着神权。
国王(埃米尔)试图增加君权力量,削弱大贵族,形成一堆小贵族。
贵族们抱团抵抗君权力量。
神权在两者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同时也或明或暗地扩张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