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邵树德对大夏经济官员的要求很低。
如果哪一天,流入大夏的贵金属足够了,可以进入白银时代时,朝廷开始铸造法币(银币)。
别他妈的再用金银块了。
金银块不是货币,法币才是,这个概念一定要捋清楚。
他相信,只要搞清楚了这种概念,官员们是有铸造法币的冲动的,因为可以收铸币税。
法币推行之后,为了收铸币税,朝廷又会严禁民间私铸货币,并打击使用金银块交易的现象,这都是在西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
而积累了大量法币的商人,也不会选择将其熔掉,因为这样会产生亏损——假设官方规定一元法币可兑换一两银子,但实际上,一元法币的重量往往达不到一两的程度,且其中还含有10-20%的贱金属,这就是铸币税的来源。
明朝连铸币税都不会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通货》这本书,既普及了概念,又给后人指出了朝廷的一个重要财源(铸币税)。
邵树德相信,应该没人会傻到不推行法币了……吧?
“你们现在还反对朕在西域折腾吗?”叹气一番后,心绪刚刚有点低落的邵树德,勐然想起了渤海王后高氏主动伸出的白花花的屁股、小辣椒蔡邦氏对他龇牙咧嘴的样子,精神一振,我还没老,我还玩得动女人,于是换了一副口吻,道:“西域对大夏十分重要,万万舍弃不得,你现在认识到了吗?”
杜晓默然片刻,起身行礼,道:“陛下,臣见识浅薄,今知错矣。”
邵树德看了他很久,赞道:“杜卿胸怀天下,果为良臣。”
他这话是意有所指的。
其实,对于官员士大夫来说,有没有金属货币很重要吗?其实没那么重要。
自给自足,像压榨农奴一样压榨老百姓,同样可以维持他们高品质的生活。毕竟,人最终消费的是实物啊,货币只是一种交易媒介罢了。
站在士大夫的立场上,任何社会的剧烈变革都不会讨他们的欢喜。
诚然,变革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但也可能带来坏处。
作为既得利益者,家大业大的,稳定最重要,天然厌恶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