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锅和厨刀先丢在一边,我们这边最需要的是铁炉子,陶土炉根本顶不住煤炭燃烧,而铁炉子最为结实,而且死重最轻,一个铁炉子只需要五公斤就可以了,我这边起码需要一百万个,先期二十万就可以了。”辛毗直接跳出来开口说道。
辛毗说的这个也是事实,虽说东欧这边现在也有炕这种东西,但是在冬天要能继续活动的话,室内必须要要烧炉子,思召城的矿业非常发达,无烟煤不是问题,但炉子是问题啊。
哪怕是陶土炉子,也顶不住这边的环境,烧一烧就会因为温差问题裂开,至于说天地精气蚀刻技术,天变一波打击之下,这玩意儿又变成了备选项,这年头需要的是那种能简单操作的玩意儿,比方说给熊比划一下,熊就能抱着一筐无烟煤,倒到炉子里面什么的。
可要是天地精气蚀刻出问题,你给熊比划两下,熊也不会操作啊。
所以,现实点讲,壁炉加可移动的铁炉子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可东欧这边的环境,哪怕是壁炉,炉膛也必须是铸铁壁炉芯才能顶住,否则纯粹耐火砖的话,那修建成本就只能奔着城堡而去了。
换句话说就是,你不管选哪个,起码五公斤的钢铁是必须的,只有加了这五公斤的钢铁,才能保证整个家都是热的,否则你就只能躺在炕上窝冬了,虽说后者也是一种进步,可荀谌、许攸、高柔等人需要这群人在冬天也工作啊。
毕竟东欧的冬天和夏天是一半对一半,总不能半年都不干活吧,所以必须要能下炕,也就必须要有取暖设施,没这个,不想让这群人冻死的话,最好还是一整个冬天都窝在炕上比较现实。
耐寒的都有些超乎想象的斯拉夫人,在冬天都有冻死的,哪怕是出于现实角度去考虑,铁炉子也是必须的。
“不行,你这个计划的需求量太变态了。”辛毗说完,高柔就跳了出来,哪怕今年只生产二十万铁炉子,按照每个五公斤,那也是一千吨的钢铁,你一个人吃掉二分之一的产量,那其他人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这种计划一旦启动,那之后每年就不能停下来,必须要给百姓普遍性的安装铸铁炉子才行。
否则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了,甚至考虑到这个时间先后,荀谌都建议在下发命令的时候,给各地区民众表示这是早安装,早享受,晚安装,有折扣,就怕对于民心造成影响。
哪怕百姓能理解钢产量不足的问题,可理解不代表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