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亲民的小手段在大唐显得更加有人情味,堂堂侯爷端着饭盘,排在队伍里,和身边的老熟人谈笑言欢,不时地说着过去的一些趣事,包括侯爷也被煤灰熏得像张飞,这种话都能说。
管事和老周蹲地上研究了半天,老周才拍着大腿说:“侯爷英明,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咱们能让龙门吊在轨道上行驶,为什么就不能让铁车在轨道上跑呢,就是有些废钢铁,这条路铺好了,咱们两年的产量不用干别的了。“
领导下基层,食堂的慰问自然少不了,原先以为大唐的官吏会不屑于和这些低贱的匠人共餐,结果云烨再一次发现自己错了,听管事的说只要是来到钢厂的官员,不管是王爷,还是公侯,在食堂里端着饭碗和工匠们进食已经是一个传统,甚至陛下来钢厂视察的时候,也是在食堂里吃的饭,只不过那天的饭食丰盛些就是了。
云烨抛掉树枝子,喟然长叹,很想见到矿山上的铁车在轨道上跑来跑去,这样自己又多了一样非常熟悉的东西,可是这坑爹的钢铁产量,已经死死的限制住了轨道的发展,说起来好听,一年百万斤的产量,这是前隋全国一年的产量啊,换算一下,其实就五百吨,后世黑作坊的土法炼钢,都比这多得多,可惜啊,这座钢厂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牛的工厂了。
炼钢的改进处已经不大了,剩下的需要积累,只有当量变诱发质变的时候,才能产生另一次飞跃,云烨当初忽悠长孙无忌的话是不对的,世间的任何事物想要进步都离不开积累,炼钢是因为云烨存在的原因,属于不可复制的特例,现在,这个特例也逐渐走到了尽头,只有当大唐的物理化学,各种自然学科变得蓬勃发展的时候,才能反过来推动所有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鸡和蛋的关系。
整整三千工匠啊,维系着这条年产不到千吨的钢铁生产线,从选矿到粉碎,最后到冶炼,三千人没日没夜的苦干,才有这样的成就。
一套衣服值不了几个钱,整座工厂最值钱的其实就是这些工匠,他们都是从匠户营里招收来的高手,算得上是大唐工匠里的精英,炉子塌了可以再造,人出了事,再想找这样的一批人可就太难了,好些人从云烨改造炼钢炉的时候就是旧相识,七年时间过去了,云烨已经贵为传命侯,而他们依然日复一日的在漆黑的工坊里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