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您都见识过了,有三茬的稻子有什么不行的,世界大着呢,中原根本就不是世界的中心,越过吐蕃就会有一大片富饶的平原,那里的耕地是我大唐的五倍有余,切气候温暖潮湿,就是所谓的佛国,玄奘和尚要去的地方就是那里。”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世上真有这样的粮食?”李二紧盯着云烨的眼睛看,想要看出端倪。
李二,长孙都沉浸在杜牧先生的弘文之中而不可自拔,长孙更是提笔就写,这篇洋洋洒洒五百余言,道尽了荣衰悲欢,损毁是如此的容易,建设却是如此的艰辛,虽然这篇文章是杜牧写给李二的子孙唐敬宗看的,那个骄奢淫逸的蠢货如何会理解此文的精妙,还是送给李二看好一些。
李二是贪婪的,他对土地的渴望可以说饥渴无比,诱之以利,对他非常的合适。
“云烨,朕终于相信你有一个神仙一样的师傅了,以前朕总是猜疑,到底有没有你所诉说的那样一个道德高士,如今此文一出,朕相信了,你就是再聪明,也说不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的话,这些话非悲天悯人者不可说,观音婢,给朕备笔墨,朕要把全文摘录下来,刻于屏风之上日夜观摩,以为警句。”
“陛下千万不要小看岭南的收益,经营得好,说句大话,您的国库那几百万贯未必有岭南的收益大,安南以南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麻邑那里有一种水稻,每年可以种三次,每次不到百日就可以成熟一次,最适合岭南种植,如果得到推广,北方有土豆,玉米,小麦,高粱,大豆,小米,这些作物,南方有一年种三次的稻米,大唐如果还有饥馑之忧,微臣把头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