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的轰鸣声之下,‘虎II’坦克毫不客气的碾碎了日军的防御,坦克装备的14。5毫米口径重机枪对着日军的阵地便是毫不客气的“突突突……”的疯狂扫射。
“嗵……轰!”日军阵地上装备的37mm反坦克炮打在‘虎II’身上,比之挠痒痒还不如,根本就阻止不了‘虎II’前进的脚步,三两下日军的那些防御阵地便被逐一攻破。
日军失去了炮兵的阻止,国防军的步兵部队终于有了冲锋的机会。他们毫不犹豫的紧紧跟随着国防军‘虎II’坦克是身后,呐喊的向着日军的城内阵地杀来。
立体化作战,国防军的这次攻城之战便是比较典型的步、坦、空立体化作战,虽然现在看起来这还很是稚嫩,甚至都没有达到后世真正立体化作战的要求。
但在这个时代,这种作战方式和观念无疑是超前的。由空军作为掩护,并实施观察、预警及定点清除。同时,炮兵辅以火力支援。
地面由装甲部队作为突破阵地的先锋,而后步兵将协同坦克部队直接对整个敌军的阵地进行全面的清扫。
这是超越这个时代的军事作战战术,国防军的这次攻城作战每一步行动都落到了后面各国军事观察员的眼中,这些各国派来的军事观察员可都是各国军队中的精英,当然可以看到这种新式战术的精妙之处。
很快各国战场观察员就将国防军这一战的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这些可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各国军事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在这些各国派来的军事观察员当中,有两个在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将军,分别是美国后来的巴顿将军,和苏联二战时期诞生的几位元帅之一的朱可夫元帅。
这个时候苏联和美国本土都还没有发生战事,而两国对于这次国防军对于远东和朝鲜的日军进攻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分别都派出了两位很据重量的将军前来观摩国防军对日之战。
他们都抱有各自的心思,不仅要评估日军和国防军两军的各自战力,更是要对国防军和日军两军装备,战术等方面多了解一下,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在国防军这种攻势之下,整个日军北面城墙阵地完全的瓦解掉了,当方航磊突破了日军的一处城墙缺口阵地之后,整条日军城墙防守战线随即崩溃。
接着便是国防军30军第1师的步兵集团重兵杀入阵地,在呐喊声中日军绝望的不断溃退。
看到这一幕的日军指挥官吉田正一无奈的闭上了眼睛,叹了一口气对着身边的参谋说道:“命令前线士兵撤下来吧,撤到第二道防线阻挡国防军的进攻。”
随着吉田正一的命令下达之后不久,日军在肃州北城墙防线的所有日军士兵纷纷开始撤离城墙防线,退往日军设置在肃州城内的第二道防线,阻挡国防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