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10日,苏军不顾远东地区零下三十几度的极寒天气,向日军发动了进攻,苏联人相信自己对于极寒天气下的适应能力绝对比日军强。
起先苏军的意图确实实现了,开战不久日军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发动机启动不了,竟然无法出战,而苏联的坦克却专门为了适应苏联寒冷的天气而设计的,所以在这么冷的天气里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出勤率。
开战后的苏军总指挥朱可夫果断的发现了日军这一问题,指挥苏军对日军发动了猛攻,一连突破日军两道防线,但是在日军的第三道防线下苏军碰了一个钉子。
日军其实可以在第二道防线多守一段时间的,但是日军的指挥官岗村宁次却让第二道防线的日本守军故意提前放日军突破防线。
苏军第一攻击梯度就是他们的装甲部队,这让苏军误以为日军因为坦克无法出战而抵挡不住他们的进攻,苏军的装甲部队在突破日军的第二道防线之后再次迅速突击,打算趁着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突破日军的第三道防线。
苏联在之前德国闪击波兰时,见识到了坦克快速突击的强大威力,这让苏联人也仿照德国人专门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当做快速突击部队,但是苏联忘记了他们毕竟不是德国人,而日本人更不是波兰人。
正是因为日军前线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使得后面苏军的后续部队没有跟上,当苏军的装甲部队抵挡日军的第三道防线时,他们才发现日军在这里布下一个大陷阱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