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这次要针对的对手,是子路不愿为敌的,他不由叹了口气。
孔子别过了脸,懒得见这胆怯的一幕,这三人在夹谷之会上对齐国卑躬屈膝,已经丢尽了鲁国颜面,如今对内也是如此不堪。子路也怒发冲冠,要不是他身份不够,就主动请缨自己上了。
他又想,若是与齐国作战时也能征召这么多人,力气往一处使,外以他仲由为将,内以夫子为相,那鲁国早先“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尴尬境地便能一去不复返了!
当对岸来船停下后,公良孺又发出了一声惊呼,原来那高冠博带的使者,竟是……
对鲁国认同感较深的子路则有些淡淡的骄傲,鲁国的确很少能集中起如此众多的兵卒,多亏了夫子的振臂一呼,多亏了这次公室和三卿能齐心协力,为了解决困扰鲁国数十年的邑宰大夫坐大问题而合作。
“子贡?”子路咬牙切齿,他不明白好好的同门师徒兄弟,现如今为何要各为其主?相互视为敌人。
“子正你这就不知道了,正如《鲁颂》所言: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早在鲁僖公时,鲁国便是一千乘之国了,所以如今公室、季氏、孟氏、叔孙,以及其余大夫的兵力加一块,有三万之众不足为奇。”
“赐……”孔子目光复杂地看着消失多日的爱徒缓缓走来,他亦步亦趋,全神贯注,手持君命,在履行使者的指责。
“真是不可思议……我从来不知道鲁国有这么多军队。”陈国人公良孺目不转睛地看着前进的大军。
几年前,戎山之上,那个素衣少年豪迈的志向犹在耳畔:“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兄弟!用赐者兴,不用赐者亡!”
对孔门弟子而言,尽管他们就是从大军里先行出发的,可在军中不知人数之众,一旦离得远了,却不由自主地为眼前的大军张口结舌。
善哉,这是辩士之志啊……
巨大的攻城器排列在最后,有临车、冲车、攻城锤,曲阜工匠极多,制作的器械也比较大,光车轮就比一个徒卒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