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八月,莒国琅琊。
作为临危受命的唯一海船将领,徐承对齐国的船队的现状也有一定了解。齐国利用临海优势大兴渔盐之利,是诸侯中航海活动最为频繁和成熟的国家,还出现了一些固定的海港。
……
齐国的先君平公(齐景公)很喜欢在海边游玩,也被方术士所骗,曾派人去拜访传说中的三仙山:瀛洲、方丈、蓬莱,虽然无果而终,但却也推动了齐国的航海业。
赵无恤摇了摇头:“菏水运河就算修成,也主要是运送徒卒和粮草的,我不认为在狭窄的河道里会打大的水战。不过到时候,你训练的舟师的确会有大用,不仅是在江河里,还有海上!”
所以齐国海船穿梭于少海之上,从东莱的芝罘(烟台)为中转点,北到燕国碣石,南到莒国琅邪已有了一条南北航线,保护这条航线的,就是少海舟师了,如今这支船队落入陈氏手中,停泊在芝罘港。好在赵氏和陈、鲍并未开战,所以暂时不必担心他们会来琅琊。
“臣才刚刚四十岁,等得起!南方河网纵横,主要依赖水战,等运河修成后,臣便能带着大野泽的水师一路南下,打回徐国去!”
但明眼人都知道,赵齐之间绝不可能长期和平下去,从赵无恤对国、高二卿的布置,以及双方对河间地区的争执来看,战争只怕并不遥远,说不定在南伐吴国之前,徐承的新船队就得先和齐国人打一场……
这次婚宴里,徐承和子贡碰过头,交换过一些想法,所以陶丘的“菏水”计划徐承有所耳闻。
想到这点,徐承就倍感压力,虽然赵无恤承诺,琅琊的晒盐、贡赋、商税所得都将用于造船和水军训练,工匠方面让他尽管开口,弩砲等新发明也会第一时间运用到海船上,但他还是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