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兵卒放下了疑虑,开始听从冉求的号令。冉求不仅会练兵,战功也不小,当年在大野泽边可是和盗跖交过手的,还将江洋大盗逼得跳水而逃。如今两人共事一主,低调的冉求闭口不谈此事,但他手下的兵卒可没少以此为谈资。
他带着标志性的和蔼微笑走在兵卒行伍中,发现眼熟的面孔就拍拍那人的肩膀,问问其家人,问问其伙食,关心他们的伤病,鼓励他们,不用多长时间,敌军便能退去,和平将要到来。
所以,他们愿意听从冉求的命令,不仅因为他们能感到这位统帅的可靠,也因为他们相信,冉求能带领他们赢得胜利,不会让一个人枉死!
冉求今天穿了一身掉漆的甲胄,他不喜欢将自己装扮得光鲜显眼,那样就无法很好地融入到普通士卒中去,也更容易成为远程武器的靶子。
冉求点头称赞,但心里也在叹息,今日出城,归来时又能剩下多少人呢?
冉子有治兵宽厚,待之如子女,他可以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故兵卒敬爱之。这也让他被赵无恤看中,成了专门负责练兵的将领,但凡新招的兵卒,都要过他手一遍,所以兵卒们对他都不陌生。
“士师!听我号令,让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出列!兄弟俱在军中者,弟出列!独子无兄弟者,出列!”
“疯了么?齐军的营地一眼望不到边,他们在城下炫耀时铺天盖地,足足有好几万人,快赶上鲁城一半的人了,就吾等这些人,出去怎么打?”一位老兵对此嗤之以鼻,但随即便发觉周围的人缄默无声,回头一看,是冉司马来了。
兵卒们应诺,虽然也有不舍的担忧,但更多的是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先前的恐惧抛到了脑后。
也有人说,是城内的师帅要出击,主动去打齐军……
冉求在玄鸟旗帜下跨上战车,高高昂着头,看着熟悉又热爱的曲阜,看着可爱的国人们,心中激荡却又感伤。
有人说齐军又要来攻城了,却被曾在西城墙驻守的人笑话一通:齐人在几次试探无果后,便退到了洙水以西,他今早被召唤到此前还瞥了一眼城外,风平浪静,何来攻城之说?
他性格低调,平日不争,却不意味着对城外齐人的暴行无动于衷,他愤怒,自责,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一丝怀疑。
当日午后,曲阜东门处,来自城池各处的兵卒汇集在一起,挤满了东门内的开阔地,他们在人群中招呼着各自的乡党,同时也询问此来究竟为何?
可一旦回头看着身后这数千鲁兵,迷茫便烟消云散了。
……
那是无数双眼睛,忐忑却又勇敢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