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伸出了第二根指头:“若得其二……”
“而文种在郢都钻营了一年多,也碰了一鼻子灰土,同时也触摸到了一个事实:他和范蠡身为非芈姓的士人,在楚国做一个县令已是极限,在往上爬绝不可能!碌碌一生,甚至连下大夫都当不上!”
计然伸出了一根手指:“范蠡擅长军势、货殖,而文种擅长治国、理财,他们各有所长,但都是栋梁之才,若诸侯得其一,可以兴国。”
已经是下大夫爵的子贡不由叹息道:“没想到楚国之政,竟凝滞到如此地步。”
子贡眼前一亮:“既然能得到先生赏识,定非凡俗之辈,容我无礼地问一句,比之先生,不知范蠡、文种才干如何?”
计然不留情面地抨击道:“楚国的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虽然号称改纪其政,可其实是换汤未换药,虽然他们行政比当年的奸相子常好多了,却仅仅能医治楚国的表面创伤。在内里,楚国的问题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于是君骄臣奢成为常态,令尹司马一直是近支的王子王孙担任,县公们更是变为世代承袭,他们的子孙多数不肖,上逼主,下虐民,往往任人唯亲不唯贤,真正有才干的士人得不到重用……此乃贫国弱兵之道也!”
计然颔首认可:“不错,范蠡便是我的传人。”
子贡轻咳一声道:“先生所言极是,其实不止是楚国,宋有戴族摄政,郑有七穆擅权,秦有庶长立君,齐有世卿揽事,晋有六卿分立,而成周,成周的卿大夫们,甚至连任用外来士人都会被同族人愤而弑杀!放眼天下,士人想要身居高位简直难于上青天!”
子贡惊讶:“原来范蠡是先生的高徒。”他同时也想到,看来私学授业的不止夫子一家,只是再无人像夫子一样有教无类了。
他眼睛铮亮地对计然道:“只有在鲁国,三桓已经形同虚设,大夫也如昨日黄花。在国君和赵氏幕府统治之下,其实是士人在管理国政!来自赵氏的士人们,还有我的师兄弟们,虽然名义上的职位不高,却替代了旧勋贵执掌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