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人托了赵无恤的福气,从大夫一跃成为一国之卿,如今相当于卫、邹的首脑,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尤其赵伊,卫国在去年的旱灾蝗灾里没受太大影响,卫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只要统治者不要太作死,让百姓好好春耕秋收,只用了一年时间,卫国的情况已经缓过来许多,商业贸易也在逐渐恢复,这还多亏了卫渠的开通,以及赵无恤念在自己人的份上,降低了勒索。
等谋臣们将理论上的情况和胜机分析完后,赵无恤沉吟片刻后道:“故而赵氏要同时打三场战争。”
“这场盟会应该放在卫国或者鲁国举行,怎能让曹国这些商贾居中协调?”稍后出来的赵伊盯着前方子贡的背影,对同宗的赵广德抱怨道。
这与六卿之战基本没区别,不同的是,那时候赵氏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弱势方,这次他们却是占优势的,赵无恤可以稳坐铜鞮,调兵遣将把敌人一一击败。
只可惜,并非所有人都如此认为。
但总得定一个,或者两个主攻的方向。
未能超越前人,乐溷有些意兴阑珊,不过子贡的恭敬,却让他心里对曹国越俎代庖主持八国盟会,商议如何助赵的举动消了气。毕竟是出自赵无恤的命令,而子贡中立的态度和丰富的经验,也让他成为协调各国兵卒和物资调动的最佳人选。
他思考片刻后,做出了决定:“东线让河间和鲁、燕、中山等主动进攻,让齐人连春耕都来不及;南线请宋人出力,拖住郑国;至于西线,第一个月先依仗新绛守住秦魏的攻势,同时引诱秦人不断增兵河东,直到把主力都渡河过来,等后方各郡春耕完毕,大军调拨至此后,再在河东发动反攻,东西各以十万之兵同时开花!只要魏氏覆灭,秦齐失败,这场仗吾等便赢了。”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此番宋、鲁、卫、邹、曹、莒、滕、薛八国参与的陶丘之会,与过去的大盟会里,也算不上什么,更别说燕、中山未来,天子的使者还直接去了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