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葭的故事还没完,这之后才是最为刺激的。
“秦人得知杜阳之事,又被我留下的檄文所激,遂出动岐北各邑千余人来追杀吾等……”
数十人骑着马在陌生的国度里躲避追剿,亡命天涯,说到惊险处,连赵无恤也为他捏了把汗,跟着赵葭回来的人不到一半,大多是这期间折损的。
“秦人似是铁了心要将吾等杀尽,察知往东走的路被断绝,吾等只能向北走。到了豳地附近,吾等骑乘的马奔波十日后已极为疲惫羸弱,渐渐被秦人车骑追上包抄,眼看只能回头拼死一搏,恰在此危急关头,却有一支戎人车骑杀了出来,赶走秦人……”
赵葭对赵无恤道:“这些戎人,便是此番跟我回来的义渠人了……”
……
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戎人虽与华夏有较近的关系,但早已经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同的分化离析。义渠乃戎人的一支,从殷周时代就已经存在,赵无恤传唤随行的史官左丘明询问,左史很准确地告知他:“武乙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
义渠自古便与周人为邻,被击败后长期归附西周,缴纳虎豹等贡品。周衰,犬戎趁虚而入,义渠也随之南进。他们在泾北的“大原”地区,也就是后世甘陕交界的固原、平凉一带扎根,算是西北戎国里最为兴盛的。不过因为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压制了群戎的空间,所以义渠只能向北向西发展,与中原素无往来。
赵氏也是在建立上郡后,通过白翟才知道上郡往西两百里便是义渠的势力范围。管理整个北方商贸的平准官猗顿试探性地派了一支商队过去探访,义渠那边也曾有人来上郡卖羊皮,可因为其间山岭纵横,来往困难,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交流了。
不过随着赵无恤占领泾阳,赵氏与义渠便直接发生联系了。
他对这个新邻居有点兴趣,因为这关系到冯翊的边防和稳定,就让赵葭继续说说在义渠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