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是他们活命的养料,是促使他们行动的鞭挞,后来伍子胥帮助吴国破楚,烧郢都,鞭挞楚平王的尸体,算是报了家仇。但伍子胥却没把弱冠之年的王孙胜带上,他不顾王孙胜的请求,将他一个人丢在了吴国。
即便是被复仇冲昏头脑的伍子胥,也会排斥让王孙胜与楚国为敌这个念头。与伍子胥不同,他是芈姓熊氏,是楚王的直系孙子,这就注定了他不能参与到覆灭楚国的战争中,否则就算死了也难见祖先。
伍子胥不想害他。
但在王孙胜心里,却不一样,那是他第一次被独自撇下,他愤怒地在院子后面的树干上挥舞长剑,斩得树叶落满庭院,他倒不是想对楚王一家做什么,只是想回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楚地看看而已。
后来伍子胥载誉归来时,王孙胜也没有向他恭贺,伍氏一族的仇是报了,伍子胥从此能安心地辅佐吴国称霸。但王孙胜却不能,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在吴国没有容身之地,只能用对郑国的“仇恨”来麻醉自己。
所以在加入赵氏后,每次讨伐郑国,王孙胜总是最积极,可惜盗跖屠杀郑国五千俘虏时没带他,而是将他留在了这里,留给了楚国大军……
他又一次被撇下了,一种被抛弃的愤怒再度从他心中弥漫出来。
现在,以宽容而闻名的楚王熊珍来了,他是王孙胜的亲叔叔,一面展现武力,围困陆浑,另一面又放下为王者的高傲,对他伸出了手。
早在吴国时,王孙胜就听说过楚王的大度。
当年,楚王逃亡途中在郧地暂居。夜半时分,郧地的大夫斗怀恨楚灵王灭斗氏之仇,便磨刀霍霍,想杀了熊珍,幸好被他的长兄斗辛厉声喝止,这才作罢。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后来立下了一些功劳,却不足以抵消罪过。但楚王在复国之后,却决定一视同仁,对斗怀加以奖赏。令尹子西反对,曰:“请舍斗怀。”楚王却没有计较斗怀试图弑君的举动,说“大德灭小怨”,照样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