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伊对曹国人并无好感,更别说曹国的制度在中原别具一格,若非赵无恤庇护,容许这个异端共和国的存在,早就被周边国家灭之而后快了!
“是为了方便宋人吧,毕竟此番鲁、宋当为攻齐、攻郑的主力。”赵广德猜测道。
赵广德和子贡素有交情,十多年前赵无恤离晋时二人就相识,这么多年过去了,子贡将陶丘经营得井井有条,为赵氏势力创造的财富是数不清的。赵广德在陶丘有产业,连接陶丘和泗水的运河挖开后,他执政的邹地也会因此获益,所以赵伊的抱怨,他嘴上迎合,心里却不以为然。
不过他明面上必须和赵伊站在一起,因为这次参与陶丘之会的各国里,鲁、卫、邹名为诸侯,实际却算是赵氏分支管辖的郡县,与赵无恤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要鼎力支持。故而他们需要团结,做出拱卫赵氏本家的姿态来。
抱怨完后,二人都一齐停下脚步,等待稍后出来的侄儿赵操,他已经十岁了,虽然身板依然撑不起卿士的衣冠朝服,但举止越发得体,盟会上虽然发言少,但每句话都能做到不失礼,鲁国人已经习惯了有这么个弱冠将军。
赵伊赵广德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赵无恤将他们放到卫、邹,无非是作为拱卫鲁国的左右两翼,鲁国才是赵无恤在东方的根本所在。
而即将到来的大战,比起刚刚从毁灭边缘恢复过来的卫、邹,鲁国才是东方战场的主力。
此外宋国也是不亚于鲁国的战力,而居于天下之中的曹国能充分协调物资。两国对于战争也持积极态度,子贡长期为赵氏之臣,现在也是赵无恤的钱袋子,自不必说;宋国那边,乐氏作为赵氏的姻亲,还多次被赵无恤所救,遇到战争自然要出手,更何况这次招惹赵氏的,还是宋的死敌郑国。
这就是此次盟会上有资格发言的五国,其余莒、滕、薛三国,只是凑个人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