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儿子不明所以的模样,赵无恤叹了口气,现在和他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但身为父亲,谁不想把自己所知的人生经验、历史教训一一传授给子嗣呢?赵无恤想告诉他的是,到了诸侯衰败的季世,这些曾经是邦国柱石的卿族,却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的祸乱之源!
诸侯林立的春秋,每个邦国都一个小小的社会生态圈,在这些朝堂里发生的事情不尽相同,但都脱离不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君权和卿权的相爱相杀,此消彼长……
在晋国,晋献公杀尽公族,又驱逐群公子后,晋国的公族仿佛受到了诅咒,卻氏、羊舌氏、祁氏,在历次内斗里相继消亡。只剩下韩氏,还有范、中行、知、赵、魏几家外来强卿军政一体,维持脆弱的平衡。他们分为几个派系相互倾轧,最终六卿变成了三卿,封建国家内部孵化出了未来的天朝官僚政权。
在鲁国,三桓瓜分公室的政治格局曾长期稳定,国君无从反抗,国人也习以为常,知季氏而不知君,但最后三桓却因为自身的衰败,让位于陪臣执国命,贻笑大方。
在卫国则不同,卿族与君权长期维持平衡,宁氏、孙氏等卿无法完全架空国君,国君也消灭不了卿族。所以有时候卿族便依靠国人驱逐国君,有时候国君又利用卿族的矛盾灭上一两家,但大抵相安无事。
当然,以上三国的末路却惊人的相似,在赵无恤出现后,平衡走到尽头,终于有了今日的局面。
在与鲁国鸡犬相闻的近邻邾国,则演化出了另一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