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让移民保住了性命,也履行了承诺,每一户人家都分到了一块百亩的田地!而且是二百四十步的赵氏大亩!
虽然这些名义上属于众人的田要么是被撂荒的土地,要么依然被荒草和灌木所覆盖,想要开垦还需要很大气力,但对于在狭窄的故绛无立锥之地的氓隶和庶民而言,已经足以让他们喜极而涕。
无论哪个时代,土地都是农民立足的根本。
但小农各行其是的粗耕,远远不如政府组织的精耕细作高效,所以这万户小民,其实都在计然之策的操控之内。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故邺城之兴,首在上农。”
一向重视货殖贸易的计然提出的邺城经营之策却是偏向农业的,因为他很清楚,粮食就是一切。有了粮食就有人力,然后就可以兴旺百业,训练士卒,最后让赵氏实现富强。
赵无恤对计然此策深为认同,他的本意,便是将赵氏引上“耕战”为主的道路上去。于是种田专家樊迟也被从鲁国调到这里,准备组织春耕。
“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说的就是邺城。这片土地虽然人烟稀少,可一旦放把火将千年生长的森林和灌木烧掉,就是一片膏腴之地。”
站在漳水之畔眺望百业待兴的邺地,樊迟已经雄心万丈,想要将推广代田法和开种冬小麦、戎菽以来鲁国亩产两石甚至两石半的奇迹复制到河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