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鼓师重重敲击着腰鼓,统一全军步点,鲁兵们迈步向前,长矛平平伸出。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长矛纷纷放平,后排的长矛也向前倾斜,指向远处的苍翠青山,以及缓缓朝他们走来的齐人阵列。
齐人速度更快,他们呐喊着冲进来,领头者轻甲持剑,还举着圆盾、钩镶,个个奋勇当先。
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人风险最大,所以排头兵都是由队伍里最勇悍者担任。放在齐军里,这样的人便是技击。
他们原本是临淄市肆里的轻侠恶少年,因为武艺出众而被选入军中。司马穰苴时代,技击只是被当做杂兵和敢死队来用,可司马穰苴死后,齐军中渐渐有了推崇个人武艺的风气。
这些技击没经历过雪原大战,就算听说了也不以为然,毕竟那次战争是以赵氏晋兵为主力,对晋人,齐兵还是有些犯怵的。
至于鲁国人?受闾丘明影响,他们对鲁人不屑一顾。在技击们的印象里,鲁人一向胆小怯懦,一路过来反抗不多,投降的大夫却数都数不过来。反倒是那些担任小吏的士和国人抵抗较激烈,可却无济于事,鲁国就躺下他们脚下,可以任意肆虐。
鲁人的懦弱,从齐人逼城后一直缩在里面没怎么反击就是证明,这些鲁兵大概是心存侥幸才出来的,一旦让他们吃点苦头,就会吓破胆子投降。先冲进去固然有风险,可也有好处,闾丘明事先就有悬赏,事后还有犒劳,兴许还能再抓几个回去做耕田的隶小臣,对这些搏命之徒而言太值了,比回家种地货值来钱帛更快。所以他们都红了眼,只等冲进鲁兵阵列里大杀特杀,多砍几个人头。
但,对面的长矛为何依然举得笔直?羊群组成的队列为何还如此紧密,没有一哄而散?他们中的弓弩兵甚至在有条不紊地开弓攻击。
箭雨落下,发动冲锋百余技击里,前面十几个人被弓弩射中倒地。技击们也还以颜色,他们射术很不错,甚至能一边跑一边开弓,而且箭箭都有准头,鲁人队列里顿时有不少人中箭呻吟,引发了一阵混乱,但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在这个距离,技击们已经能看清对面鲁国小兵扭曲的面孔和战栗的唇齿了,可让人奇怪的是,竟没有人扔下长矛逃跑。中箭的人倒下了,淹没在依旧前进的队伍中,他们的位置很快就由后排补了上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