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不到时隔半年,世子还记得小人……“乐官受宠若惊,连忙拱手。
”当时范、中行遣刺客刺杀于我,全赖卫士阻挡才没有遇险,当时你与众乐官也操起沉重的乐器助黑衣侍卫御敌,笙上都染了血,我岂能记不得?“
勉励了乐官几句后,赵无恤便进入了正题。
”我要你编一首诗歌。“
乐官诚惶诚恐地说道:”世子不但娴熟于诗三百,还多次吟诵出了脍炙人口的新诗,小人岂敢在世子面前卖弄……“
”要你做你便做!鸡司夜,狸捕鼠,人人各司其职,我现在要统御三军,哪有闲情去吟诗诵月?采风和作曲是你的本职,就以邯郸不服赵氏,妄图反抗,最后却被我族灭的事情编一首新歌,再差邯郸降卒在城内外传唱……“
”唯……小人这就去做。“乐官连忙应下了差事,告辞后回到居所苦思冥想,最后又召集同僚们写词编调,凑成了一首水平一般,却也能朗朗上口的新歌谣。
于是等到秋冬之交,今年最后一阵雨水稀稀疏疏时,在邯郸城内,开始传唱起这样一首歌。
”赵与邯郸,玄鸟之嗣。大小无别,未见不同。汝以何德?欲我臣躬!且战且伐,高下必分!“
高亢的曲调停止,成相一敲,歌声转而变得哀叹惋惜。
”邯郸曾言,邯郸曾闻,然是夜风雨,厅堂无人,是夜风雨,无觅孤魂……“
邯郸人记住了这首歌,而赵氏的小宗、城宰们,则牢牢记住了歌中所唱,邯郸氏蚍蜉撼大树,最终将全族人性命赔进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