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宰此法很是新鲜,但毕竟是涉及到全乡土地的大事,一旦不成,恐怕会耽误到全乡的收成,要是毁了土地,更是一件大祸事……以老朽看来,还是谨慎一些为好,要不,就先在公田里推行?”
这意思很明白,反正种烂了,也是你公家的土地。
有了桑羊翁带头,成垄跟着婉转地表示反对,连带着窦里、甲里的人,也有些摇摆起来。
这场小挫折让无恤认识到,尽管他在成邑的威望已经很高,可距离一呼百应的程度还为时尚早,尤其是在国人中间。
如果不能说服土地的所有者国人,赵无恤就只能在这几百亩的公田上种麦,那样的话,想实现来年全乡的大丰收,就不可能了。
虽然扳倒了成氏,但要彻底改造成邑,他还需要和巨大的传统势力斗争。这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敌人,却藏身于每一个人的心底,想要战胜它,比以铁拳击垮成氏要难上许多。
这样不行,他至少要争取成乡一半的土地实行代田法。
赵无恤沉默了,他想了一会,心里有了计较。
“诸位的看法,能代表所有的国人么?”
众人都表示不能。
“既然如此,那明天冬至节,召集各氏族所有国人在社庙前汇合,公议此事吧……”
公议?众人面面相觑。
公议,就是古代华夏版的公民大会,当城邦乡里遇到亡国亡社稷等难以抉择的大事时,就会召集全体国人商议。
比如南方的陈国,在两年前吴师入郢之役时,陈侯和大臣们无法判断,就召集都城国人开会,用脚来投票,到底是帮吴国人,还是帮楚国人。
而鲁国的阳虎,最近也在干类似的事情,利用国人公议的支持,将自己推上执政之位。
赵无恤不免有些自嘲,没想到回到了春秋,他居然还要依靠“民主”。
不过即便是后世的“民主”,暗地里可以玩的花样也是很多的。
于是在众人纷纷离开后,他对寸步不离身边的穆夏说道:“去,把成巫给我找来!”